文章詳細
“地大務博” ??汲P隆?020全國文綜地理試卷分析
特殊的2020年高考已經塵埃落定。關于文綜試卷的難易眾說紛紜,電子版試題公示后,我對地理部分作了如下分析,希望給后來者一些有益的啟示:
1、可持續發展和人地關系協調
第一題從延安市治溝造地開始。習近平今年4月在陜西考察強調,陜西生態環境保護,不僅關系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,而且關系全國生態環境大局。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5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說,“14億中國人的飯碗,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?!?4億人要端牢自己的飯碗,必須依賴于農業的可持續反展。選擇題1—3正好考查了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“治溝造地”工程,該工程是2012年國土資函批復、列入全國土地整治重大工程,生態建設成果顯著,是增良田、保生態、惠民生的系統工程。材料“田水路林村”綜合治理模式中的“生產集約高效、生態山清水秀、生活宜居適度”分別體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,即經濟可持續發展、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。
選擇題4—5題考查東北地區盛行風與居民區布置,綜合題36題考查“順坡壟方式”種植葡萄與自然環境中的降水、光照、地形等因素的關系,這些題均體現了人地協調觀,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要因地制宜,與自然環境相適應,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、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。兩組題一個來自于生產,一個來自于生活,考察綜合分析能力。
2、熱點問題,??汲P?/strong>
從2016年選擇題7—9海岸帶貝殼堤到今年選擇題7—8題吹沙造地,人工島淡水資源的開發,其時代背景就是我國正在強化公民的海洋意識。為了捍衛我國的藍色領土,近年來我國在南沙群島進行填海造陸的宏偉工程,
2019年全國Ⅲ卷考查全球變暖對西伯利亞地區的影響,今年選擇題9—11題考查氣候變暖對長白山岳樺林的影響。44題分析高原高原鼠兔對高山草甸退化的影響??梢姯h境變化一直是地理高考關注的熱點,而且不僅限于選做題44題。
3、強化對地理過程的理解,注重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考查
近幾年全國卷的37題,題型穩定,難度也穩定,區分度高。從2017年山地苔原帶生物多樣性垂直分布到2018考查嫩江西移,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,形成扎龍濕地的變化過程,再到2019年考查板塊運動導致里海變遷。今年考察流水作用對熔巖臺地地貌的影響,一些學生依然出現答題困難。因為這些題都是都注重對自然地理規律或過程的考察,要求具備很強的邏輯推理能力。
2020高考剛剛結束,2021年備考已經開始。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,高三備考要讓學生牢牢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,樹立人地協調觀。要緊緊抓住學科主干知識。除了引導學生概括地理事像的時空分布規律外,更要探究其形成過程。多引入一些來自于生產生活的新鮮案例,分析和地理環境的關系。復習課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,探究、討論、演示。比如風蝕蘑菇具體是怎樣形成的?鐘乳石和溶洞的形成過程一樣嗎?專題、模版可以整理,但是關鍵在于理解和結合材料綜合運用。
大地理,務必博學,實現厚積薄發。
【作者簡介】
王占勇:北晨學校高中部高三地理備課組長,高級教師。因成績突出,多次榮獲張家口市教育先進個人,市高考突出貢獻獎,市優秀教師,涿鹿縣先進教育工作者,縣優秀教師,縣高中骨干班主任,縣“四個一”教學能手, 首屆涿鹿縣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素質大賽一等獎。撰寫的論文《書寫壯美的教育人生》在教師師德論壇征文評比中獲得市一等獎 。